大力发展调峰电源助推风电发展
风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客观上需要一定规模的灵活调节电源与之相匹配。我国电源结构不合理,系统面临的调峰能力不足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而在煤电装机中供热机组又占有较大比重,冬季为了满足供热需求,供热机组调峰能力十分有限;在我国水电装机中,径流式水电所占比重较大,调节性能好的水电所占比重小,大型水利枢纽电站受灌溉、航运、防洪等综合利用影响,调峰能力受到一定制约;核电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一般不参与调峰。受电源结构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不足。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系统运行除了需要满足负荷的变化,还要跟踪风电的出力波动,风电的反调峰特性明显增加了电网调峰的难度。由于调峰容量不足,“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北部)风电基地的本地消纳能力不足,加上跨区跨省联网规模小,风电基地弃风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巨大的投资和资源浪费。
发展调峰电源对实现风电发展规划目标至关重要。为实现2015年风电总装机规模1亿千瓦、2020年为1.5亿千瓦以上的风电开发目标,在提高现有机组的调峰能力的基础上,未来需要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调峰电源,积极发展调峰性能好、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燃煤机组,并加快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以满足系统调峰需求、促进风电与调峰电源协调发展。
燃气发电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和调峰性能。燃气轮机从启动到带满负荷运行,一般不到20分钟,快速启动时,时间可更短,因此成为旋转备用和调峰机组的良好选择之一。
我国应发展一定规模的燃气发电,并充分发挥燃气发电机组启动迅速、调节方便的优势,承担系统的调峰任务。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燃气发电的上网电价较高。综合天然气供给、价格等多方面因素,未来我国燃气发电将适度建设,以担任调峰电源为主,并适度发展热电冷多联产机组。从电力系统经济性的角度来看,燃气电站的发展规模尚需深入研究,以达到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满足电力系统调峰的综合平衡。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蓄能电源。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燃煤火电装机,减小煤电的调峰深度,提高煤电的运行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满足风电大规模并网后系统的调峰需求,以及系统的经济高效运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加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度,并加快推进储能新技术研发示范。
为促进风电与抽水蓄能协调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规模和布局要充分考虑站址资源的分布及各区域电力供应结构的特点。我国抽水蓄能站址资源丰富,全国抽水蓄能电站前期选址总量超过1.3亿千瓦。东中部地区是我国电力负荷中心,电力负荷峰谷差大,抽水蓄能站址资源较好,未来主要在基荷运行的核电建设规模大、大规模区外来电(如风火打捆)的调节幅度也有限,因此应加大“三华”(华北、华中、华东)和南方电网覆盖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力度;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为适应风电的大规模开发,也需要加快送端地区抽水蓄能站址的普查,对站址条件好、单位投资相对较低的抽水蓄能电站,应加快开发建设。
来自:人民日报 供稿:可再生能源事业部